医院医生实习个人总结通用范文
医生用脆弱的身躯,保护着一方平安,医生应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那么关于相关的总结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院医生实习个人总结范文三篇,供大家参考。
医院医生实习个人总结
XX年11月9日,星期五,阴转多云,又到每周忙碌的周五,有常规王教授查房,下午2点讲座学习,5点读片,6点关于子宫良性疾病的座谈会。
上午8点交班较平时提前20分钟,会上汪炼院长多次强调我院重点发展的人文关怀服务,现代五星级医生的发展目标,同时再次规范“一帮一”的负责制度——要求每一名患者由住院期间的主管医生终身负责制,从医患关系发展到朋友关系,不管曾经的患者是否疾病与否,应当继续关注患者现状,从朋友角度关心患者的`健康状态。这一点得到王智彪教授的充分肯定,再次强调要给广大患者建立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国际化医院的宗旨。
接下来是护士长的一番话,这个故事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一名刚从学校毕业的小石护士,她是一名来自印尼的子宫肌瘤患者的责任护士。这位来自印尼的患者由于地域差异,以及重庆地区最近天气骤冷的缘故,她的衣物不足以保暖,这一点让小石护士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第二天她就从家里将自己的衣服,而且是自己很喜欢的衣物带到医院亲自交给患者,同时将患者不方便清洗的外套带回家自己洗。一个小小的,不经意的举动让我们深感佩服与敬畏。海扶医院这样自然流露的点滴感人故事还有很多,比如:主管医生每天坚持给所负责的患者打回访电话,医务工作者们亲自到床旁关心患者衣食住行,每周五王智彪教授耐心详细地大查房,外地患者离院时医院派车将之送到火车站或机场……这些已经是海扶医院的常规作息,我打心眼里羡慕这里的患者,因为在这里有很多真心关心爱护她们的朋友。
生活在这里的每一天都会有点滴的细节感动着我,小石护士感动了我,很多就诊的患者也感动着我。今天查房时一名子宫肌瘤患者的故事让我感动,更是震惊。她是来自福建的患者,就诊前经过大量的资料收集以及通过99子宫网群友里的对话,她及其丈夫坚定了来重庆海扶医院治疗的决心。在这个过程中,患者丈夫了解到超声消融是一个新技术,群友对话中一些治疗过后的患者有对之肯定的,有持保留态度的,有仍然否认这项技术的。经过认真的分析之后,他们毅然做出了决定,坚持来做超声消融治疗。假如这个故事到此为止了,或许你会说每一名就诊的患者都是感动的。的确,每一名患者都是感动的,因为她们有一颗敢于接受新事物的心,敢于尝试新技术与疾病抗争的决心,她们都很勇敢。
然而这个故事有了新的情节,让我震惊。这名来自福建的子宫肌瘤患者不仅有很多朋友劝解她不要来重庆治疗,甚至她的妹妹,是一名妇产科主任,更是强烈反对她考虑超声消融治疗。谈到这里,我不得不说一说目前一些医务工作者对于hifu技术的认识是欠清晰的,这里不细谈。我更多的是震惊,假如我是这名患者,遇到这样的情况,我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当身边所有人都反对我的做法时,我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坚持自我!或许我会向作为妇产科主任的妹妹妥协,或许我没有勇气尝试新技术,或许我会瞻前顾后考虑许久。然而,我们的患者做到了,她坚持了自己的想法,迈出了坚定的一步,她的坚持和决心令我十分佩服,心生敬畏。在这里我表示感谢,感谢患者朋友们的支持与信任,你们的信任是我们继续前进最大的动力与希望。
下午5点多这名患者复查mr的片子回来了,大家一起读片时特别关注了她的结果,从mr上看消融情况不错,我们为之感到欣慰,她的不虚此行更是增添了我们勇往直前的信念与信心。此时,心中莫名的感动油然而生,或许作为海扶医生就是生活在感动里,我们需要感动自己,并创造更多的感动送给患者朋友们。
医院医生实习个人总结
从实习生涯开始,不断适应新的环境成了一个我们必然要应对的现实,每个科室四周的时刻,不长不短,但相同的时刻里,不一样的却是感受与回忆。
手术室,虽然一道小小的门,但似乎隔出了两个世界,这扇门聚集了无数焦急等待的目光,这扇门也承载了无数工作者的追求与付出。那里,对于患者来说是一个神秘而寄托于期望的地方;对于家属来说是一个不舍离开而又万分牵挂的地方;对于医生来说是一个抢救生命实现自我价值的地方;对于手术室护士来说是一个呵护生命奉献自我像家一样的地方;对于初出茅庐的我们,那里是把我们对生命的敬畏转化为工作热情的地方,是我们摆正自己的位置,从基础学习的地方,是我们把书上学到的南丁格尔精神透过实践深深扎入心底的地方。在那里,我们竭尽全力,只为更加接近我们的梦想。
初次进入手术室感觉要比其他科室陌生,人们都穿着相同的衣服,戴着帽子、口罩,各自忙碌着。让我们不禁有些不知所措,不知该做什么,该如何去做。而这时,细心而认真的带教老师们为我们指引了方向,从基本的小事开始,悉心教导我们,并给我们适应和练习机会,让我们从迷茫的境地中走出来,以一份自信与热情迎接我们的实习生活。从一无所知到慢慢熟悉,再到能够独立完成一些基本的工作任务与操作,虽然每一天重复着一样的事情,但我们已将其转换为一种习惯,正因从中我们学习到了书本上不曾包含的知识,也感受到了老师对我们的帮忙与爱护。
我个人认为,带教老师最重要的并不是教会我们多少知识,而是教会我们如何身为一名手术室护士所应具备的素质以及为人处事的原则。所谓先学会做人再学如何做事,坚信在手术室也不例外。老师的鼓励与肯定是对我们莫大的激励,而老师所反复要求的“慎独”精神我们也一向谨记于心。很感谢老师对我们的宽容与帮忙,可能我们只是上百名实习生中的一个,但对于我们来说,手术室的老师们却成为永不磨灭的记忆,在这屈指可数的实习科室中,手术室可能是最个性也是最难忘的一站,当然,期望有机会我们还能够再回到那里。
虽然即将离开,但不会忘记老师的教导,不会忘记以前一向“驻守”的手术间,不会忘记这一片象征生命庄严与期望的绿色,不会忘记我们在手术室经历的点点滴滴,我们把所经历的当做是一种锻炼与磨砺,为我们以后的学习与生活打下更好的基础。坚信,无影灯会像一座灯塔一样为我们前进的道路增光添亮。
如今,我们将步入下一个科室,期望手术室的各位老师工作顺利,而我们也将把手术室的工作精神与要求铭记于心。我们不曾停止脚步,正因心中的梦想;我们不曾放下,正因只有自己能决定命运的方向;我们不得迷失,正因谦逊与好学是每个人应所具备的品质;我们不曾遗忘,正因对帮忙自己的人要心怀感恩,真诚感谢,不起道别,期望我们有机会还会再见。
医院医生实习个人总结
医生,在大多数人眼里是一个很高尚的职业,因为治病救人,因为奉献。作为一名刚进医院实习的学生来说,我有太多的忐忑与不安,面对病人,面对老师,但也很庆幸,能看到很多东西,能直接接触感受,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一个人的坚强与软弱,一名医生、一群医务工作者、一个医院燃烧不息着。
有时候更让人感动的是,本不该属于你的关怀落在你心坎,医生便是。
一直都有想做外科的想法,或者说是大部分人想到医生,首先想到的都会是外科医生,所以自己也会想在这样的位置,受人瞩目。而在普外科实习了一个月,有的更多的是心疼,是感动,是感激。
在普外科,我跟的老师是郝顺心,郝(好)医生,郝(好)老师,很顺溜,这样读起来。刚开始的时候很兴奋,因为可以看做手术,如果运气好的话还可以做老师的助手;后来一天两三台手术,一天站7、8个小时,还要开医嘱,还要完成病例的书写。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什么忙也帮不了,而又凑巧老师收的病人又多,所以就只能看着老师忙,我们帮着打打小杂。一连一个星期郝老师都没有回家,一直留在医院,值班室或者医院的员工宿舍,常常吃饭也不按点,有时吃饭的时候吃一半,值班室的门就被病人敲响了,问郝老师在吗。有几次看着老师一边吃饭一边和自己两岁的儿子视频,总觉得心里酸酸的。
有一次手术,一个23岁的男孩,背部长了一个隆突性的肿瘤,需要手术切除。术中原本是局麻下进行的,后来情况不佳,转为全麻下。此时根据病史和手术,判断肿瘤很可能是恶性的,而且周围已经粘黏,但没有病理结果支持;而手术已进行了较长时间。因为肿瘤边界不清,很难切干净,主任建议尽快完成手术,郝老师却坚持既然病人来做一回手术,躺在这个手术台上,不管以后会不会复发,但这次能切干净就尽量的切干净,把肉眼能看见的全切了。所以,手术又延长了1个小时。我没有不赞同主任的意思,因为每个人考虑的点不同。我知道,郝老师是个追求完美的人,用现在的流行语说,就是有点强迫症吧。但总觉得,这点强迫症,让医院有了更多的人情味。
终于一大波病人来潮过后,我趁着喘气的当儿,问郝老师:老师,你一两个星期没落家,师母不会有意见吗?
老师耸耸肩:早就习惯啦,没什么了。
很简单的回答,我却觉得表达了很多,早就习惯了把自己投入这份工作中,早就习惯了这样的责任与使命感,早就习惯了病人至上、生命至上。
每次去病房给病人换药,病人之间就会笑呵呵的说,郝医生的学生又来换药啦。我们也笑着应答。一次一老俩口说了句,郝医生是个好医生呐,你们俩小医生跟着他也肯定会成为个好医生的,我笑着给婆婆贴纱布,心里也深深的震撼着,医生做到这个份上是挺不容易的。有病人惦记着自己的好,郝老师心里也特别满足吧。而我有这样一个老师作为榜样,我也挺幸运的。出科了,我想我会一直记着这样一个个子不高,总是有一下巴胡茬的老师。
文章地址:http://www.gxcha.com/jy/45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