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中学减负个人总结范文6篇
财富需要不断的工作来创造。工作总结是可以帮助自己理顺自己的工作情况的,那么关于相关的总结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减负个人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
中学减负个人总结1
为贯彻落实《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行为的意见》和x市教育委员会制定的《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推行中小学生课外活动计划的通知》,学校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秉承市、区教委的要求,不断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工作措施
(一)制度的保障
1、建立减负工作责任制。
学校在落实减负工作中,首先实行减负工作责任制,明确校长为减负工作第一负责人,签订责任书,把减负工作具体落实到教职工层面。
2.建立监督检查制度。
学校通过课程构建、听评课制度、体育锻炼一小时、学生作业的质与量、课堂常规等长期检查与监督,为减负工作的落实提供保障。学校实行一票否决制,对严重违规的教师追究相关的责任。例如学校每月进行优秀作业学习之星的评比,以提高作业的质量;学科与校级两个层面按照定期与不定期对学生课业进行检查,分别从作业总量和质量、分层管理和优质特色作业等几个方面提取教师的减负行为。
3.设立学习交流教研制度。
学校将减负工作与校本课程的设计紧密衔接。在校本教研的内容中,学校将减负和规范教学行为的内容纳入到教研组、备课组活动中。学校也本着减负的角度出发,从教师的认知和行为来改变教师的教学观。我校要求每位教师在研究教材、教学设计的同时,时刻围绕 教学增效和学生减负的理念,做到学习高效率,减负到实处。同时,每位教师在活动中都会将市区教委的精神、教师个人的减负经验进行彼此的交流,在校本课程中大胆尝试,确保减负工作顺利展开。
(二)问题的提出
基于以上的减负行动,学校在研讨中生成了新的问题,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整个进程中,学校、教师肩负的只是减吗?分析这个减的内容,我们达成一致,减掉学生会的,减掉重复机械的,减掉惰性,要唤起学生自我学习的需求,将惰性转化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在我们达成一致之后,随之又出现怎样唤醒内心需求?怎样的课程会有助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我们的改变会导致学生怎样变化?等一系列思考。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做着尝试,以期待减负落实在我们的课堂。
二、工作实践
(一)课程的转变
1、课程结构的梳理
课程建设是落实办学目标的载体,学校育人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之相匹配的课程。学校课程体系是针对我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进行选择和再开发的,它立足于学校当前实际,又考虑到学校今后的发展,更是着眼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我们希望通过课程建设使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业、心理、身体及文化修养等各方面都打好坚实的基础。
今后我们将开展尊重课程基本结构的基础上依据学校办学特色再做加法,增加的课程依据学生的兴趣、学生发展需求研发,并将课外活动一并纳入完整的育人体系中,使学生在学校提供的不同类型的学习环境下,汲取各方面的营养,自由快乐地成长,这是我们期待的真正的减负。
2、课程资源的丰富。
随着《蓝天博览课》、《我爱东城》、《社会大课堂》等地方课程的实践与深入,引发了我校对场馆资源的思考。
场馆中蕴含着许多科学知识,涵盖语文、数学、品德与社会(生活)、美术、科学、数学、劳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等小学所学的课程,许多课程中有一些重合关联的内容需要我们相关老师进行整合,减少学科间的内容重合,全面系统地优化学科内容,抓关联,抓契合点,抓切入点,抓实效,抓广度、抓深度,多方位多角度地合力推出场馆中的学科整合课,实现真正的减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从不同的视角认识理解相互关联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动脑能力、科学创新能力,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促进学生认识社会并主动适应社会,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本着仁和办学理念为宗旨,践行人人都重要的价值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我校开始了场馆学习的探索。我们遵循一下五条原则开展实践探索。
第一,场馆学习下的学科整合要结合实际,从学生的需求出发。
按学生的实际需要来安排教学内容及环节,引导他们有兴趣地学习、探究、体验,在学习中愉快地生活、成长,获取对社会的整体认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第二,场馆学习下的学科整合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有序进行并保持原生态的课堂。我们先找到课程与场馆资源的契合点,做好课前备课,在老师的指导下有序开展的学习活动会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达到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效果。
第三,因材施教的原则。由于学习者的基础和兴趣不一,在场馆学习的进程中会更充分的表现出个人的智力潜能,让每个参与者都学有所获,学有所思,自得其乐,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全面发展。
第四,问题意识的培养。我们提前让学生根据参观主题提1-2个有价值的问题,根据兴趣结组,带着问题去学习;问题的选择和确定是场馆学习下的学科整合成功的关键,引导学生从他们周围的生活中,从自身生活的经验中,从访谈调查及查找资料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而获得对自我、社会以及自然的认识或感受。
第五,场馆学习下的学科整合要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多种课程教学资源,来丰富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和教学活力,拓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我们寻找场馆资源、网络资源、社会资源、家长资源和学校资源 以其丰富我们的课程,让孩子们走出学校,走进博物馆、教育基地,他们在社会大课堂的资源中汲取营养。我校的农业展览馆农业工具的演变一课收录在东城区e网通精品课中。这是我们在减负增效过程中的进行的尝试。
3、课外活动的充实
x市政府投巨资引入社会力量把学生课外的时间利用起来,继续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政府为学生课外活动埋单,这样的举措在全国并不多见,可以更好地促进减负措施的实施,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政策体现。
课外活动是满足与激发学生个性需求、挖掘学生潜能、深化学校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学校仁和文化理念引导下,把培养兴趣、提升能力与个性化教育结合起来,满足学生各方面发展需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潜能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校分别开设了跆拳道、小小书法家、诵读、剪纸、建模等小组,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与学校课本完全不同的知识领域,每周一、三、四的下午3点35到4点40,全校学生学生自主选择,积极参加到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小组中来。在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创造与体验,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中享受着自主管理、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所带来的喜悦。孩子们在探索和创造中绽放出生命的的灵性、自信的光彩。
(二)教学行为的转变
1、科研课题的常态化
学校参与了成长规律、随班就读、友善用脑等课题研究,同时正在独立承担东城区学生表达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并且在校内开展场馆学习模式的探究。这使我们站在另一个角度审视我们的减负,审视我们的教育,用科学的研究态度改变我们的教学行为,提高我们的教学实效。
例如:在表达能力培养策略研究的伊始,恰恰是基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孩子们思维不开阔,心里有想法但苦于表达不清,不自信等现象困扰着老师和学生。这些真问题的出现触动着我们的授课教师,症结是什么?哪些因素困扰孩子们的准确表达?表达不畅会导致学生心理的哪些变化等等。于是我们开始调研真问题,在教科所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将所有课程的任课教师凝聚在一起,共同研究、交流、学习、探讨,分别制定本年级本学科学生应达到的表达水平,依据课标、依据学生的成长规律,我们将思考与问题带进课堂进行实践,有意识地进行尝试与改变,使学生敢说、会说。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强调设计读一读、说一说的环节,学校还为孩子课堂积极参与进行全学科的表彰,为孩子们大胆表达提供了平台,增加了课堂的密度,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增强了教学的效果,实现着实践减负。
2、校本教研的主题化。
为了全面了解教师们对教研活动的意见建议,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对以往的教研活动进行广泛的讨论,听取大家对校本教研活动的感受与想法,聚焦问题。通过整理老师们对教研活动的反馈,总结出以下几条不足:第一,教研活动主题过于宽泛,缺乏聚焦;第二,教研活动虽然很多,提出很多策略方法,但缺乏改进行为;第三,教研活动往往正对教学中的具体问题,缺乏解决一类问题的策略;第四,教研活动经常就事论事,在事的层面说的多,在研的层面说的少,研的不够充分全面深刻,缺乏对于关键事件多方位、深入地分析。
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师个体方面的因素,也有学校组织管理方面的因素,同时也与老师们分散在各年级有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决定通过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充分发挥教师个体与群体的积极性,进行有效的校本教研,引领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行为,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课例研究之所以受到教师的欢迎和认可,是因为它既切合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又便于操作和实施,是一个知行统一、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的实践反思过程。在这个实践反思的过程中,老师的专业素养在团队的协助下得到丰富,专业水平在不断反思实践中得到提升。
3、课堂实践的真实化。
课堂是教师自我价值的体现,更是学生绽放生命活力的舞台。学校开展仁和杯教学大赛,我们把课堂比赛看作课题研究的展示,看作教师落实新课标的思考,我们把课堂比赛当做学习交流的过程,每位参与学习交流的老师将会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在这三届比赛中,我们看到了老师对增效减负工作的理解,让我们看到了老师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我们看到了老师对仁和办学理念的感悟,我们找到了减负增效的课堂路径,同时也让我们感到老师对新课程的落实与思考。正是真实的课堂,带给我们真实的问题,才会发自内心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提出:
第一,增强课堂的教学实效性与针对性;第二,每节课预留5分钟左右的教学时间,以学习后测、课堂实练、答疑、个别辅导为内容,第三,课堂教学要求微笑鼓励多一点;发展智力,培养表达能力的要求具体一点;让学生施展才能的面广一点;给学生安排时间灵活一点。
通过教师真实的课堂,让老师们更多的交流、碰撞,用教师最好的状态面对学生,最终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在老师们的努力下,我校教师在最近三届东兴杯中连获佳绩,东兴杯一等奖两人次,二等奖四人次,三等奖5人次。
我们将继续秉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基本理念,力求以促进学生发展为追求,从学生的学去研究学生,从学生的发展去研究学生,应对减负增效的时代命题。我们将用弗赖登塔尔的话请不要对学生正在做的事情横加干涉!您唯一所能做的事情就是观察,在一旁认真的观察和倾听!时刻提醒自己要学会等待学生,要给学生成长的空间,关注学生的素养,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永恒的主题。
中学减负个人总结2
一、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农村税费改革的有关规定
我县着眼于减轻农民负担,全面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一年以来,总体上政策落实情况良好,改革进展顺利。对税改前税费尾欠暂缓清收基本能严格执行,在对明确了对已收取的XX年以来提留统筹费,应无条件如数退还给农民;继续暂缓清收农民农村税费改革前发生的税费尾欠,待经济发展,农民承受能力增强后再作处理,各乡镇、村基本上能规定及时地清退到农户。税改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和支付也得到较好的落实。同时,加大也了减负和税改政策的宣传力度,向广大农村群众宣传税改和减负政策,确保农村税费改革这项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二、减轻农民负担“四项制度”得到较好的实施
(一)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 我县继续坚持和完善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办[XX]35号文件精神,严肃查处各种侵犯农民权益的违法行为,努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今年以来全县没有发生重大的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
(二)农村订阅报刊费用限额制 县委宣传、纠风、物价、减负等有关部门加强协作配合,齐抓共管,把农村订阅报刊费用“限额制”落到实处,在全县减负检查中没有发现以代缴方式超限订阅报刊现象,乡镇、村基层组织、学校没有替农民、学生代订报刊、代扣代缴订阅费用。
(三)涉农税收、价格和收费公示制 我县涉农收费单位均能严格按照发改委价格[XX]297号文件规定执行做好公示工作,增加收费的透明度,能做好收费公示栏动态管理,遇到有关规定调整变动,能及时更新有关内容,确保公示的准确性。对历年来公布取消和降低涉农收费项目和降低的标准进行全面清理,对不符合规定的一律给予取消或纠正。
(四)农村义务教育“一费制 ” 我县根据闽价[XX]259号福建省物价局、财政厅、教育厅、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关于印发《福建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一费制”收费办法的意见》的文件精神,严格执行一类县杂费最高标准,县物价、县减负办同县财政、教育、针对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的承受能力,提出标准方案,举行听证会,充分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由县政府批准后付诸实施。各个学校都能严格“一费制”的有关收费管理,收费用于补充学校公用经费不足,杂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有力地遏制了农村中小学乱收费问题的产生。
三、继续做好农民负担(监督)明白卡的发放工作
认真组织做好农民负担(监督)明白卡的发放工作,全县共发放农民负担(监督)明白卡7.6万份,于6月底已全部发放到各乡镇。并发文到各乡镇要求各抓实抓好此项工作。确保(监督)明白卡入户率达到99%。通过(监督)明白卡的发放,使农民群众更全面地了解涉农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和部分已取消、严禁面向农民收取的项目。
四、强监督检查,全面治理农村“三乱”问题
县减负办以整改检查发现问题为重点,以解决减轻农民负担热点为突破口,综合运用全面检查、专项检查和暗访等农民负担检查方法,根据榕农负监[XX]07号《关于面向村集体经济组织‘三乱’行为开展专项检查的通知》和榕农负监[XX]09号《关于开展半年农民负担专项检查的通知》文件要求,县减负办与县经管站对县部分村集体经济组织政务支出的情况,进行抽样专项审计和农民负担专项检查,把问题发现在基层,解决在基层。
五、建立完善“一事一议”筹资投劳制度
我县组织减负工作人员到有关乡镇、村开展“一事一议”筹资投劳宣传活动。引导村干部要克服畏难情绪,细致做好村民工作,防止“一事一议”引发新的农民负担。要正确引导农民自愿捐资参与村内生产公益事业建设,防止把自愿捐资演变为新的摊派和集资。
六、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受理工作,查处涉农负担案件和违规行为。
认真接待农民群众来信来访,倾听社会和群众呼声,进行政策法规咨询,解决农民反映的问题。一年,县减负办农民负担来信、来电、来访25起,反映的问题涉及农村税费征收、教育乱收费和农民建房收费等,每起信访件都在一定时间内给予及时核查,及时反馈农民。对县人大代表县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大洋镇际尾村因学校危房建设,被城建部门收取教育附加费,地材砂石等硬性规定要税务发票,加重了村级负担”的建议进行了认真答复。5月份根据群众来电,县减负办及时受理了一中学收费不规范问题,要求列出退款计划,退还合理款项。通过做好这项工作,该校已于6月底将不合理收取15850元款退还给学生。
中学减负个人总结3
“减负提质”,这个话题也许并不新鲜,但却从提出的那一天开始似乎就已经注定无法让人忽略。“减负”、“减负”,我们喊了似乎许多年了,各种形式的“减负”也的的确确层出不穷。然而“减负”究竟是什么?
一、课业负担
课业负担过重的根源较多,一是教学的“重知轻能”,认为学生所掌握的课本知识越多质量越高,教学中不抓重点,讲得多,练得也多,企图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这是基于对知识的价值的错误理解,认为只有多学点课本知识,才会有美好的前途。于是教师采取一切手段,将越来越多的课业负担加给学生。然而很多事实证明:过剩的学习无效。只有当知识在生活中发挥作用时,知识对掌握者来说才是有用的。现行的中国教育,普遍存在“学习过剩”现象就是学生学了一大堆无用的知识。这是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二是教学方法的“以拙代巧”,一些教师没有认真研究教法,不考虑学生的学习时间与学习成本,为应试保险,以“大投入”换“小产出”,从而造成大量的过度学习。
学校也处在重重压力之中,家长的赞同,社会的承认,上级的评判等,尤其是前两者,往往很大程度上着眼在升学人数上。同时在教育评估机制还不完善的今天,上级主管部门的评判过程中,升学率也是主要指标。尽管招生部门的一再扩招,但升学现象过“独木桥”,而升学考试分数则成了过桥的唯一通行证,倘若升学成绩不理想,学校、学生都会被打入“冷宫”,升学率成了学校荣誉和地位的代名词,学校的工作不得不处处围绕着升学转,学生上学演绎成了一切以入学为起点,以升学为终点的“马拉松”。孩子从进校那一天起,他们稚嫩的肩上就扛起了父母沉甸甸的希望。巨大的升学压力引发了学校、教师、家长几方面的种种政策。学生们的书包和大脑就这样在教师、家长、社会的重重灌输中沉重了起来。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务求实效,教育部有关人士曾提醒我们,“减负”工作特别要注意把握和处理好三个关系,防止工作的片面性。一是要把握好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二是要把握好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与培养学生顽强意志、刻苦学习精神的关系。三是要全面理解减轻学生负担工作的实质,把握好度,注意防止工作的片面性,既不能对减负工作落实不力,又不能走另一个极端。
“减负”决不意味着降低对学生学业应有的要求和降低教学质量,必要的负担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推动力,过重的负担则会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阻力。“减负”是减掉那些妨碍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过重负担,消除那些机械的、重复的、盲目的、无用的劳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改革考试制度、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是“减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减负”并不意味着取消考试,而是减少考试次数,改革考试内容,为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而进行的考试是很有必要的,没有考试就不利于教师了解学生情况,不利于教学相长到底做得怎样,也不利于学校据此调整教学方法。考试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是为了及时反馈教学情况。像美国等发达国家,也不会废除考试。关键在怎么考,要把握好考试的度。
“减负”的同时也要加强培养学生能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减掉那些妨碍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过重负担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主动发展,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刻苦钻研、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心理上的负担
生性活泼好动的孩子,对于枯燥的学习,几乎有一种本能的拒绝,尤其是在课业负担过重的状态下,对学习有一种畏惧、厌烦心理体验,视学习为迫不得已,很难忍受的事。同样的学习任务,对有的学生适宜,而对另外的学生可能不堪负重,作为教师就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心理体验,从调节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入手,优化学生的.学习心理素质,使学生能从苦中寻乐,随时主动地自我调节,保持乐观平和的心境。
的确,课业的沉重使我们迫切地想要放松和休息,但减负后,有的学生的心理压力却反而增大了,尤其是部分基础稍差的求上进的学生,很容易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忧心忡忡,心理压力剧增。一些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也同样对突然减轻的课业感到不适应,容易担心跟不上别人,因此而导致学习成绩的下滑。在这些心理的影响下,即使学校、教师真正地做到了“减负”,学生心理上仍然轻松不了。实际上,如果我们不能改变以分数为根本的教育观念,就很难说能真正地实现减负,只要中考、高考指挥棒在学生的眼中仍然有分量,那么他们的精神状态始终不能减负。
当然,在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中,难免有不和谐的音符出现,切实转变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小平同志曾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单是要求业务素质好,同时还要思想素质好。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做到业务精良、情操高尚、勇于创新、乐于奉献。
中学减负个人总结4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已引起了国家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减负”已成了教育界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减负不减质,减负更优质”这是今年3月份以来听到得最多的字眼。云南省从今年3月1日开始全面施行《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办法》,严格控制学生的学习时间、作业量和考试次数,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休息和活动时间,真正给学生减去过重的课业负担,使之达到“减负不减质,减负更优质”。针对这些问题,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制定减负体质管理方案,确保我县教育质量的提升。现将我县实施减负提质工作总结如下:
一、依法办学,严格学校课程管理,全面实施“减负增效”工作
(一)严格执行新课程计划,严格执行国家教育部关于课程设置的有关规定,保证中小学生按规定全面修习国家课程,开齐课程,上足课时。严格执行国家体育课时规定,确保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
(二)切实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各学校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学生实践基地,充分体现知识的综合、学生的自主实践、教学过程的开放,以及学生对课程门类和研究内容的选择,务求实效。
(三)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安排学生在校学习活动时间,提高学习实效。合理安排中小学生作息时间,保证学生充分的休息和睡眠。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对教师的培训
减负提质,就是要把学生从繁重的学习负担中解脱出来,合理配置学生的课业量,积极提倡一种开放的、启发式的教学,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努力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教师是实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决定每节课的质量和成败的关键者,要想达到“减负不减质,减负更优质”的效果,抓好教师业务能力培训是关键之一。
(一)局领导注重对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的培训。今年3月份以来,先后组织各级各类学校教务主任到昆明参加教学管理业务培训;派出高三教师参加省高考研讨会;初三教师参加州中考研讨会;安排6期中小学教师进行业务知识培训。通过这些培训,提高我县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教研室深入课堂第一线,研究实施优化课堂教学手段。今年从三月初开始县教育局教研室的同志,先后深入城区中小学、部分乡镇学校,深入教学第一线,听取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与教师们共同探讨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如何采取新的教学理念和现代科学的教学手段来实施减负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使广大教师迅速进入角色,确保“减负不减质、减负更优质”。
(三)各级各类学校针对减负工作 ,及时采取不同形式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确保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全县各级各类学校针对实施减负工作,确保减负不减质,开学初各级各类学校就采取分组备课 、互听互评,作业探究、采用网络资源改进课堂效果、增加教研组活动次数和内容等手段,使全县教学第一线的老师教学方法得到改进,教师业务能力得到及时提高,确保了教学工作的质量稳中有升,2009年,全县高考上线1237人,上线率77.51%,比2008年上升14.06个百分点;全县参加中考4980人,600分以上有300人,500分以上有2035人;中小学各年级的期末水平测试成绩也比上年有所提高。
三、控制练习资料,提高练习的有效性、针对性
我县各学校都严格执行《云南省教育厅 云南省监察厅 云南省人民政府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关于印发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法的通知》(云教〔2009〕6号)文件精神,严格控制征订教辅资料,确保每班学生每天作业量不超过文件规定的时间。各任课教师都精心选题,严格控制作业量,有效地避免学生重复机械练习,提高针对性。倡导课外作业转向课内随堂训练、检测,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实施分层次布置作业,适当控制作业难度,提高作业“含金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果子”,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在各自基础上巩固、提高,让基础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感受到自主完成作业带来的乐趣,增加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自信,积累成功学习的经验,减轻学生特别是学习基础处于中下水平学生的心理负担。
四、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和难度,增强学生的成功感
“减负”不是取消考试,而是要求改革考试的内容与方法,使考试不再变成“学生的敌人”,符合教学规律的检测是必须的、必要的。各级各类学校都认真组织教师汇编各科单元检测,采用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检测,减少考试次数,但又能准确把握大纲、考纲和难度,使之达到少而精的效果。这些检测都要求各科任教师及时批改,并将成绩反馈给班主任,共同做好思想工作,以达到查漏补缺、了解学情的作用。
总之,“减负”是一件大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步骤,虽然各学校都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减负不减质,但是由于学生学习自觉性不高,效果还不明显,还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不懈努力和团结合作,这样才能把这一件事切实做好,既能真正减轻学生的过重的学业负担,又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减负不减质,减负更优质的效果。
中学减负个人总结5
一、成立学校减负工作领导小组
为使减负工作落到实处,彻底改变固有的教育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和谐校园,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我校特别成立了学校减负领导小组。减负领导小组由校长、教导处、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及班主任构成。在减负工作中,减负领导小组积极向广大教师和家长进行减负宣传,组织大家学习减负教学方法,提供减负工作方法,协调减负中出现的各种矛盾。
二、切实转变教师、学生、家长的思想观念
以前应试教育形成的固有呆板的教育思想,严重束缚着教育质量的大幅提升,切实转变教师、学生、家长的思想观念不是口号,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教学难题。学校减负领导小组组织了广大教师进行讨论,为什么要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学生负担过重已经造成了哪些危害?怎样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减轻了负担会不会降低教育质量?等等。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就不可能在行动上贯彻执行,影响学生成绩的提高,就必然出现题海战、课业负担重等现象。
学校通过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上级文件及教育教学的新理念,使教师认识到减负的重大意义,努力使学生“减负”。首先,让学生在思想上减轻学习包袱,以学生的全面健康的学习生活为目的,使学生体味到成长中的快乐,使学生通过不断地学习扩大知识面,使学习融入学生成长的过程之中,并为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教师工作一丝不苟,更新观念,解放思想。通过学习和工作中的实践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和能力。
三、规范学生作业量,布置适合学生的作业类型,形成本校卓有成效的减负工作特色。
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其重要一点原因就是重复性的作业,或对学生学习知识起不到相应的巩固作用和提高作用的边缘作业,繁重的课业负担不仅不能使学生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显著的提高,还极大的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也是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为了避免因为大量作业而产生的种种弊端,我校减负小组主要从规范学生作业着手,大力推进减负工作,认真执行县教育局和镇中心校对学生减负工作的各项要求,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大幅提高。我校严格控制作业量,作业内容符合大纲、教材的要求,难易适度,课内作业应可以保证大部分学生可在课堂上完成;课外作业分量要适中,做到少而精。教师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使作业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举一反三。注意突出基础知识,并点明学习重难点,注意学生创造力和发散思维的培养。一、二年级不留书面的课外作业,三、四年级不超过40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一小时。绝对禁止以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来惩罚学生。
教研组坚持每3周定期对学生作业进行检查,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作业的布置、批阅给予相应的得分,得分纳入学期末教师综合测评。发现问题及时与教师交流,解决问题,杜绝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四、坚决抵制让学生购买各种教辅资料
大量的教学辅导资料出现在学生的书包里,学生盲目进行知识堆砌,对知识死记硬背,不会灵活使用,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完成后,不仅未能得以提高,反而深受其害。我校减负领导小组要求教师切实做到:不滥订复习资料、不向学生推荐各种用书。积极提倡作业要精练、高效。不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读书活动,不参与任何商业买卖教辅资料的活动。给孩子们一个单纯美丽的学习环境。
五、健全制度,落实“减负”责任
1、实行减负工作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把“减负”工作具 体落实到有关教师。
2、学校对“减负”工作定期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到教师量化管理考核之中,对严重违规的教师追究相关的责任。
3、通过家长会、学生座谈会、每月定期深入学生及家长之中, 调查对减负工作成效的意见及具体建议,结合学校实际按规定 进行整改。
4、建立“减负”举报电话。
5、利用班会和其它学校集会时间,细致宣传减负的重要作用。
6、杜绝对学生进行优差生评比,推行素质教育。教师积极认真学习素质教育最新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
经过本校师生的不懈努力,本校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有了很大的改观,教师专业素质更强,理论水平更高,教学方法联系学生实际更加紧密。教师教学态度认真,学生学习态度积极,学生们愉快乐观、互帮互助,学生课外作业少而精,学生的基础知识更加扎实、创造力显著提高,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成绩有了巨大的进步。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必将更加坚定地贯彻执行“高效课堂”,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提高学习成绩。
中学减负个人总结6
一、学生课前预习指导,
新课程倡导“读读悟悟”,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由此,他们经过了长时间的实践积累,提出了课前预习“四读法”:一读“新词”、二读“句子”、三读“内容”、四读“课外拓展”。学生经过这“四读”后,就可以在课堂上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学内容,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课文的时间就缩短了,
二、课堂教学做到四个“3”、两个“10”、一个“18”,和内容分析说再见
老师们要果断地和阅读教学中的内容分析说再见,减少不必要的内容性问题,将有限的课堂时间有效地利用起来,做到四个“3”、两个“10”、一个“18”。
四个“3”即学生在课堂上要临摹3遍生字,朗读3遍课文,老师在每个学期8篇作文中选3篇亲自体验写作,还要选3篇作文点、划、圈、注。其中,老师们要强调学生写字训练、教师书写指导一定要在课堂内完成,朗读要做到通读、注读、勤读,大作文教师要亲自练笔积极体验,教师只有亲身体会并且自身底蕴深了,课堂上才能驾轻就熟。
两个“10”即学生在课堂上的课文朗读累计时间和书面动笔时间都要达到10分钟,剩下20分钟课堂时间老师可以进行课外拓展训练、开展课堂活动、阅读等,可自由支配。 一个“18”即一节课要有18个以上学生能独立表现,并尽可能减少优生的表现机会,让差生多表现。
三、让学生对“作文”不头疼,关键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语文教材中《我们的奇思妙想》口语交际课和习作的安排彰显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的习作练习。老师们要立足教材,寻找课文中的练笔点,在学生的写作兴趣被调动起来之后,写作文不但不会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反而成了一种快乐。
四、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指导,提高学生课外阅读量
老师要对学生要进行分层指导,尤其要关注后1/3学生,无论在课堂作业布置、指导还是在作文写作指导上都要为学生多搭几层楼梯、浮梯,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孩子的精神压力小了,学习负担才能从根本上减轻。
除了教材学习外,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也是非常重要的。鼓励学生增加阅读量,有没 针对课堂作业问题,老师们可以在一节课里安排8-10分钟的书面作业时间,以保证课堂作业的落实和反馈、订正。同时,也敦促教师重视课内外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保证使课外作业负担减下来。
文章地址:http://www.gxcha.com/jy/32844.html